俄罗斯这个国家,在国际上常常感觉有点孤零零的,特别是欧洲的那些老邻居们,对它似乎总带着点戒备心和冷淡。不是说所有人都这么想,但整体的气氛确实有点冷淡。原因是啥呢?咱们得理性分析一下,这里面包含了历史的恩怨、地缘政治的现实情况,还有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说到欧洲啊,俄罗斯在他们心中的位置算是相当特殊,又有点微妙。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看法,绝大部分都扎根于很久以前的恩怨情仇。你别忘了,得回到中世纪,那会儿基督教分裂,变成了天主教和东正教。1054年,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牧首互相宣布断绝关系,这事儿一闹,把欧洲划成了两派:西边的信天主教,觉得自己是正统,而东边的斯拉夫民族信东正教,就被贴上了“异端”的标签。
结果就来了,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原本是打穆斯林的,结果却折腾到君士坦丁堡,把那城给攻了个精光。威尼斯人和法国骑士一块揍城,抢得不亦乐乎。这不仅仅是抢劫,还让东正教的世界对欧洲的敌意越积越深。很多东正教的神职人员逃到罗斯诸国避难,从此以后,欧洲就一口咬定斯拉夫人是“东方野蛮人”的一部分。
再往前溯,13世纪,条顿骑士团联手丹麦和瑞典对诺夫哥罗德发起攻势,1242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在楚德湖一战,把他们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虽说这场仗打赢了,但欧洲的宣传机构就开始吹嘘,说俄罗斯人是“亚洲的残忍野蛮人”。1453年,拜占庭帝国覆灭以后,俄罗斯的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的公主,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到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成为沙皇,领土逐步向东扩展,直抵乌拉尔,还吞併了喀山和阿斯特拉罕汗国。
欧洲人一看到俄罗斯开始扩张,就开始担心了。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还直言不讳,说他们是在和鞑靼人勾结,想搞垮基督教世界。从1558到1583年的立窝尼亚战争,俄罗斯跟波兰、立陶宛、瑞典、丹麦那些邻国干得不亦乐乎,虽然没赢,但也阻挡住了西方的步伐。就从那会儿起,“恐俄症”在东欧逐渐蔓延开了。
到了18世纪,彼得大帝想着让俄罗斯向西方看齐,学习欧洲的军事和文化,建起了圣彼得堡,还逼着贵族们剃胡子穿西装。但是,欧洲那些启蒙思想家们根本不买账。伏尔泰还写了彼得的传记,说俄罗斯人像奴隶一样无知;孟德斯鸠说俄罗斯走到专制的极端;卢梭则说彼得模仿西方,却忘了自己是俄罗斯人;狄德罗还取笑俄罗斯士兵的勇敢,是奴隶制和迷信的产物。这帮人自以为挺高明,把俄罗斯当成“文明门槛外的野蛮人”。不过莱布尼茨还说俄罗斯有可能克服落后,成了连接欧洲和中国的桥梁,但这样的声音毕竟很微弱,主流还是持负面看法。
到了19世纪,拿破仑在1812年带着57万大军攻打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只剩下3万人狼狈逃回去。俄罗斯成功扭转局势,1814年亚历山大一世还进了巴黎,不过欧洲很快又开始对俄国心生恐惧。法国作家德·库斯汀在1843年写的游记中,说俄罗斯就像个监狱,人民奴性极重,甘愿服从暴政。克里米亚战争在1853到1856年间爆发,英法联军帮奥斯曼打击俄国,暴露了俄罗斯的工业技术落后这一短板。到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度,但全欧洲依然认为俄罗斯的政体太专制,不够文明。
到了20世纪,冷战把这个事儿推向了高潮。斯大林掌权期间搞的清洗,至少搞死了75万人。二战时,希特勒把斯拉夫人贬成“二等人种”,打算东扩灭掉俄罗斯人,还搞了饿死计划,死了420万人。在苏联占领东欧后,1946年丘吉尔就说“铁幕”降临,冷战也就正式开始了。苏联推行共产主义,各国都怕它的扩张。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差点爆发核大战。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西方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那期间,西方媒体一直把俄罗斯视为威胁,把共产主义当成敌人。
苏联一解体,原以为两边关系能逐渐好转,结果没多久就又变凉了。1999年北约往东扩,俄罗斯挺反对的,西方那边对它的批评也越发多了。2008年,俄格关系爆发战争,到了2014年,俄罗斯把克里米亚吞了,西方国家随即开始制裁。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欧洲的反俄情绪一下子变得又激烈,民调显示,欧洲民众对俄罗斯的负面看法从54%涨到75%。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也指出,2023年,乌克兰、葡萄牙、日本、波兰对俄罗斯的否定态度最高,比例都在68%到79%之间。俄方则说这是“恐俄症”,普京还拿反犹主义比喻,试图抹黑这些指控,但西方普遍认为这是俄罗斯自己在宣传,目的就是掩盖它的侵略行为。
为什么欧洲会变得那么敏感呢?主要还是地缘政治起了作用。一是俄罗斯地厉害,领土宽广,资源丰富,欧洲不免担心它会趁机扩张。历史上有过几次大阴谋,英国就怕俄罗斯在印度的势力扩大。冷战结束后,北约不停往东扩,直指俄罗斯的边界,俄罗斯觉得自己变成了威胁对象;而西方国家则觉得俄罗斯不够民主,可靠性差,搞不清楚第一套。文化上,欧洲觉得俄罗斯太专制、落后,俄国人又觉得西方太傲慢。宗教分歧还在,东正教和天主教之间的旧账还没翻完。这些因素一起,让欧洲对俄罗斯的敏感情绪就是这样不断积累的。
全球范围内,大家对俄罗斯的态度跟以前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美国把俄罗斯当成战略对手,冷战时候的遗留问题,再加上对选举干预的指控,让局势更复杂。根据2017年皮尤的数据显示,全球中位数有31%的人觉得俄罗斯是主要威胁,仅次于ISIS和气候变化。到了2022年以后,这种负面评价变得更强烈。亚洲方面,日本有72%的人持负面看法,主要因为领土争端;而中国和印度则更多保持中立,印度还在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中国《环球时报》就说,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同抵御西方的冲击。拉丁美洲,像委内瑞拉就支持俄罗斯,古巴有人示威,举着俄罗斯旗帜,阿根廷则批评西方的双重标准。在非洲,很多国家对俄罗斯比较宽容,像马里、苏丹、中非、津巴布韦、刚果、厄立特里亚这些国家,主要原因是有反殖民的历史,还因为俄罗斯给予了帮助。
在中东地区,叙利亚站在俄罗斯一边,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在内战中帮他们出手。而土耳其则有点想退出北约这个阵营,但埃尔多安又不愿意让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挺矛盾的。伊朗和朝鲜也都挺支持俄罗斯的,提供武器,形成了一个反西方的联盟。全球南半球国家,大部分都不太跟西方政府走,原因嘛,除了历史上的殖民记忆,还有经济利益在作祟。俄罗斯基本上利用能源、粮食、移民这些“武器”,引发欧洲的能源危机,油价飙升,欧盟自己也弄得挺伤。匈牙利的总理欧尔班就说,制裁就像投放原子弹一样,伤人更伤己,可能会导致饿死人。
俄罗斯自己也不甘示弱,推波助澜。普京执政时特别强调国家主权,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外交上讲究实用主义。比如,1939年签署的苏德条约,二战快结束时,1945年又出兵东北占领一些岛屿。俄罗斯媒体还说西方是嫉妒和害怕他们,但西方觉得俄罗斯不遵守国际法似的。信息战也很激烈,西方封了RT和Sputnik,俄罗斯则说这是侵犯言论自由。
说起来,这不光是个历史包袱,实际上现在的局势更是火上浇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好多伤亡,西方国家挺乌克兰,理由是保护主权和民主,俄罗斯则说这是为了防止北约扩张,但欧洲方面觉得这是侵略。民意调查显示,俄罗斯内部大部分人支持这次行动,可西方媒体报道说这些数字其实被夸大了不少。与此同时,因俄罗斯和朝鲜、伊朗等国家结盟,国际社会的负面看法变得更浓了,这些国家在西方眼中就是威胁。
实事求是地讲,这件事不能简单划分成黑白两端。俄罗斯确实曾为二战打败纳粹做出巨大贡献,但人们对它的负面评价多源于它的扩张行为和集权体制。欧洲对俄罗斯并不友好,担心历史再次重演,害怕那种铁幕式的隔阂重现。而在世界其他地区,有人惧怕俄罗斯的扩张,有人则觉得西方在某些问题上双重标准。这一切都说明,解决的办法还是要靠对话,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格局,防止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亨廷顿曾经警示过文明冲突的风险,佩蒂托也提倡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但眼下俄乌战事仍在持续,短期内难有解决的希望。
总的来说,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欧洲,对俄罗斯的态度算不上热情,这一切其实源于历史积淀、地理关系、文化差异以及眼前的各种事件。并不是大家天生就恨俄罗斯,而是因为各种利益冲突不断碰撞打击。大家还是希望未来能缓一缓,不要再让伤疤添上新的痕迹。
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