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云贵、跨两广、达港澳。从广西南宁平塘江口,顺流而下,沿钦江进入北部湾,134.2公里的航程,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连通江海的大运河。
8月7日,记者走进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看见,深达60多米的巨型基坑一览无余,深坑内上百台机械设备正轰鸣作响不停运转......初具雏形的现场让人难以想象项目开工前,眼前看见的是巍峨绵延的十万大山,横亘于西江与钦江之间。
临海却不入海曾是广西的无奈。过去,广西乃至西南地区货物走水路出海大多“舍近求远”从广州转港,再发往海内外市场,线路远、耗时长、成本高。
“平陆运河建成后,广西乃至贵州等西南地区货物通过这条江海联运大通道从钦州港出海,较经广州港出海,可缩短560多公里内河航程,每年可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节省运输费52亿元以上。”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黎明镜指着项目建设规划图向记者介绍。
“尤其是贵州,黔江、红水河、都柳江流域的船舶都可经西津船闸,溯江而上进入平陆运河,达北部湾港出海,大大缩减出海时间和运费。”黎明镜告诉记者,到时贵州的货物将以更快速的方式运往北部湾港,并出口至东盟国家。同时,东盟国家的货物也可以经北部湾港深入贵州腹地。
远眺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重庆《当代党员》记者 李云霄 摄)
平陆运河,撬动的不只是广西的港口,而是整个西南的出海格局。今年4月,贵州省社科院以《“渝黔桂”运河: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为主题,举办了学术研讨会,各水运建设领域专家学者,基于近年来的最新调研成果,围绕“渝黔桂”运河的建设可行性、经济价值、推进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果运河建成,重庆、四川等西南内陆省份出海通道可缩短近一半路程,我们甚至可以判断,通航马上就会迎来‘堵船’。”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云贵办事处主任李万松表示,从国家层面来看,“渝黔桂”运河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增了一条水运通道,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和高效的运输网络。
在李万松看来,“渝黔桂”运河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搭建了一条重要的运输动脉,进一步优化西南地区的交通结构。对于贵州来说,双向通道的建设将贵州从珠江上游、长江上游的水运“末端”转变为连接两大黄金水道的关键“枢纽”,从而塑造了新的地理优势。
平陆运河,不止是广西的运河,贵州深谙此道。“随着平陆运河的建设推进,贵州相关职能部门多次前往钦州港与我们洽谈相关事宜,这是两地合作的良好开端,我们非常欢迎。”黎明镜表示,平陆运河修建完成后,货物从贵州直发,或四川、重庆等地的货物经贵州通过水运航道直达北部湾港,能省去陆海多式联运的中间环节,进一步缩短内陆与港口的距离,对贵州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据介绍,平陆运河概算约727亿元,将于2026年建成,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项目开发任务以发展航运为主,结合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态环境等,主要建设航道工程、航运枢纽工程、水利设施改造工程、沿线跨河设施工程以及配套工程。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重庆《当代党员》记者 李云霄 摄)
平陆运河建成通航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及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通往东盟地区的通道,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拓展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空间,促进与东盟之间的经贸交流,打造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化工、特色产品、加工贸易等跨境产业链,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于贵州而言,平陆运河不是终点,而是走向更大开放格局的起点。不靠海,贵州照样向海而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倩
编辑/郎艳林
二审/周芸吉
三审/吴文仙
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