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晃县的土匪头子姚大榜原本已经决定下山,准备向解放军投降。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村里送来了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姚大榜见状,脸色立刻变得异常凝重,连声喊道:“不能去了,绝对去不得!”
世人常说迷信害人,这一次,姚大榜的迷信几乎害了他自己。
这件事发生在解放战争的紧张时期。1949年,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地展开,胜利的曙光已渐渐显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
与此同时,解放军在剿匪行动上依旧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松懈。
历朝历代,匪患一直是统治者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国家的稳定与否,往往取决于能否有效根除这些土匪。
那个冬天,解放军挺进晃县,携手当地人民群众奋勇剿匪。
为了阻止解放军的胜利步伐,同时也为了自身利益,芷江警备司令杨永清联系了驻守晃县的土匪头目姚大榜,意图联合他共同抵抗共产党。
展开剩余77%姚大榜得知解放军来剿匪,便欣然答应了杨永清的邀请,二人一拍即合,立即召集自家势力,临时组建“芷晃剿共游击总队”,并计划在玉屏县及三县交界的六龙山一带埋伏,准备给解放军一个突然袭击。
我党人民解放军一直奉行和平解放的原则,尚未进入晃县,就先派出胡秀琰前去劝降,希望姚大榜能够及时醒悟,回头是岸。
姚大榜的儿子姚应科与他截然不同,既不是草莽豪杰,反而是受过先进思想教育的知识分子。
姚应科清楚解放全中国是大势所趋,便劝说父亲投降。
在儿子和老朋友胡秀琰的双重劝导下,加之对解放军强大实力的认识,姚大榜终于下定决心,准备投降。
然而,就在姚大榜准备下山投降的当天,村民送来了两条活鲤鱼。姚大榜作为土匪,村民为了求个安稳生活,经常会送礼给他,这本是日常寻常之事。
但见到这两条鱼后,姚大榜顿时惊恐万分,连忙退回寨中。无论后来怎么劝说,他都铁了心,不再愿意投降。
这是为何?
原来,姚大榜迷信鲤鱼上钩意味着不祥,觉得如果此时投降必遭大祸,于是坚定地拒绝了投降的念头。
可惜的是,正是这种迷信心理最终害了他自己。
1950年,驻晃县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前往怀化协助剿匪,姚大榜见机行事,准备率领600名匪徒攻入县城,企图一举击溃解放军。
得知此事后,姚应科急忙劝阻父亲,但“秀才遇到兵”,姚大榜根本不听,反而怒不可遏,朝儿子开了一枪。
幸好手下人反应快,及时拦住了枪口,才没让姚应科丧命。
但姚大榜怒气未消,威胁道:“你再敢拦我一回,我一枪打死你,算我没生你这个儿子!”
枪未击中儿子,却让父子感情彻底破裂。
姚应科忍无可忍,气愤离家,从此父子分道扬镳,再未见面。
随后,姚大榜带着土匪与解放军展开激烈交战,这场战斗异常惨烈。
邻县已投降的土匪头目纷纷劝姚大榜放弃抵抗:“大哥,别打了,弟兄们都要死光了……”
这句话刺痛了姚大榜的心,但他反而更坚定不降,誓要出一口气。
数次惨败后,姚大榜的部队几乎溃散,他只能带着残兵败将四处逃窜。
到了12月25日,姚大榜逃到十家坪,但解放军紧追不舍,当晚他决定夜渡汽水河逃命。
不过,姚大榜的逃跑计划早被解放军摸清,敌人在十家坪和汽水河周围布下重兵埋伏。
当姚大榜乘船划至河中央时,四周的解放军迅速发动突袭。
混乱中,姚大榜失足落水。
第二天,民兵前来清理战场,打捞出十几具尸体,其中就有姚大榜。
据说,他落水不久便溺水身亡。
临终前,不知他是否想到,自己遭遇的种种不幸,皆因那两条鲤鱼引发的迷信恐惧。
若他早早归顺,也许就不会有这场突如其来的横祸。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